?转瞬即逝的「撼动者」
原本是灭鼠剂的华法林,自1954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抗凝以来,半个多世纪里,都是唯一一款用于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口服抗凝药[2]。
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。尽管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,但房颤会引发缺血性卒中[3]。
这是由于在房颤发生时,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,血液容易瘀滞在心房进而形成血栓,当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液流动并会堵塞通向大脑的血管,缺血性卒中(“卒中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中风”)就随之发生了。
而采用华法林治疗,可将非瓣膜病房颤所致卒中的风险降低60%[4]。
可是神药也有它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:由于华法林存在引发出血的风险,所以需要定期监测抗凝指标和调整用药剂量,来确保华法林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[2]。这就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。
此外,华法林治疗的个体间差异较大,容易受食物、药物和基因的影响,起效慢、作用消除也慢[3]。
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之所以难以控制,主要还是因为它不够“专一”。
我们知道,血液凝结是在一组凝血因子参与下完成的,这些凝血因子用一串罗马数字表示,它们有序地相互配合,逐级放大凝血信号,有人还形象地把它比喻成“凝血瀑布”。
在这些凝血因子中,因子II、VII、IX和X的合成需要维生素K。而华法林刚好可以拮抗维生素,其作用如同在“凝血瀑布”的多个位点设立了关卡,阻断了凝血信号,从而发挥抗凝作用。除此之外,华法林还可以作用于另外两种凝血蛋白 [5]。
|